我叫刘卫国,1971年出生在河南农村,1996年从部队复员到丹东铁路运输检察院,在检察院工作期间,先后获得辽宁省优秀司法警察,沈铁检察分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2019年11月,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,自愿报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,经组织选派到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担任副书记。两年多以来,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,把使命扛在肩上,身体力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、解难事,扎根乡村和当地群众一起攻坚克难,并于2020年荣立三等功。
“用初心温暖每一名乡亲,用真情画出美丽的乡村画卷,用行动兑现检察人庄严的承诺。”在抵达万家镇的第一晚,我便在工作日记上写下了这句话。两年多以来,我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誓言,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,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,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,我将身心扎根在农村大地,在平凡奉献中践行初心使命。
脚下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驻村后,我第一时间开展实地走访调研,如今,每个村的村容村貌村情都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脑海。记得在一次走访中,我来到了万家镇万家村村民陈某某的家。陈某某是一名癌症患者,她的丈夫身体也不好,女儿当时正在读大学。由于夫妻俩长年治病,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,我见状当即拿出随身的全部积蓄,对这个家庭开展帮扶,同时发动朋友圈爱心人士捐款捐物,帮助其一家渡过难关。在此基础上,我每年都尽力帮助陈某某一家销售果园里种植的水果,并资助她的女儿完成学业。如今,陈某某一家早已脱贫,并且开始发展养猪产业,日子也是一天天好起来有盼头。今年,我还积极配合镇党委,落实乡村振兴计划,推动新建的冷库对外出租,租金将用于给困难户年底分红。同时又争取了10万资金,新建大棚4个,用于发展特色种植,让老百姓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村子越来越美,日子越过越好。这两年多来,我所在的单位丹东铁路运输检察院给予了我大力支持,多次派员参与扶贫帮困,捐款帮助了村里10多户困难户。
驻村工作平凡而繁琐,当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,必须挺身而出,临危不惧。“你们都给我等着,谁敢拆除,就不怕日后遭到报复吗?”去年5月,镇里接到绥中县紧急任务,要求在一周的时间内集中清理拆除高铁沿线违建。此项工作时间紧,任务重,镇领导班子成员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拆除小组,由于我驻村之前是一名司法警察,大家决定让我助力特邀参加。我们制定了安全预案,我和相关工作人员提前进入拆除地段进行前期摸底,从每天早上5点开始,步行来回近15公里,手拿地图一户一户走访摸排复核。由于拆除牵扯到住户自家利益,每家每户都有抵触情绪,于是我就和同事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,宣传法律政策,向违建住户发放限期拆除违建通知书,耐心细致地做好住户思想工作,几天下来,真的是磨破了嘴皮子,讲得嗓子都冒烟了,最终得到了大部分住户的配合,可就在我们即将对一住户家准备进行拆除时,这户人家喊来了一帮亲戚上前阻拦拒不让拆,并将铲车围堵起来,场面一度陷入困境,住户还歇斯底里地冲着我吼叫,并指着我的鼻子扬言要报复我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沉着冷静应对,继续释法说理,舒缓矛盾,最终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,顺利地完成全部拆除任务,保障高铁安全行驶。
驻村的两年多时间里,很多工作让我记忆犹新。疫情防控期间,从精准摸排、开展流调,再到完善流程、健全制度,两年多来,我始终冲锋在前,哪里有需要就主动顶上去,被称为“疫情防控排雷手”。
2020年1月30日是农历正月初六,我从丹东回到万家镇,当时正值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,我与同事一起每天对各个村卡点进行检查、走访,当时正赶上大雪天,手、脚冻伤了,单位同事见状给我买来了冻伤膏,带着同事的关爱,我坚持完成了疫情排查工作。为了防止境外输入,我被镇政府派到万家镇止锚湾码头,专门负责外来船只、渔民的疫情防控工作。我住在码头上一处小平房里,没有暖气,屋里特别冷,就这样,我连续多日坚守在码头,后来镇领导联系派出所,在码头增设了流动警车,我每天在码头值班,对进出码头的渔民进行测温,登记,消毒,一干就是28个昼夜,直到疫情防控趋于平稳,我又第一时间联系渔政,港监,为渔民复工复产做准备,直到看见渔民乘船又能出海了,码头恢复了往日的生机,我感到很欣慰。我驻村的万家镇是以省级旅游特色小镇为契机,以止锚湾、甘家村为重点,近年来大力发展渔家乐旅游主导产业,加强渔家乐的经营与管理。截至目前,全镇已发展 “渔家乐”500余家,旅游从业人数达4000人。
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展开,精彩的华章总是在不断奋斗中书写。现在回想来,两年多驻村帮扶的日日夜夜,并没有演绎出多少动人感人的故事,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,一名检察人,一名扶贫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。虽然在镇里经受了条件艰苦、矛盾复杂、事务繁多等诸多考验和挑战,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。因为,我不仅看到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后流露出的真情笑脸,也体会到了领导支持、群众理解、社会关心的内在温暖。在今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我只愿,带着一份责任而来,捧着一份社会和谐、群众满意的答卷而归。
来源:丹东铁路运输检察院
我叫刘卫国,1971年出生在河南农村,1996年从部队复员到丹东铁路运输检察院,在检察院工作期间,先后获得辽宁省优秀司法警察,沈铁检察分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2019年11月,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,自愿报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,经组织选派到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担任副书记。两年多以来,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,把使命扛在肩上,身体力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、解难事,扎根乡村和当地群众一起攻坚克难,并于2020年荣立三等功。
“用初心温暖每一名乡亲,用真情画出美丽的乡村画卷,用行动兑现检察人庄严的承诺。”在抵达万家镇的第一晚,我便在工作日记上写下了这句话。两年多以来,我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誓言,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,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,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,我将身心扎根在农村大地,在平凡奉献中践行初心使命。
脚下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驻村后,我第一时间开展实地走访调研,如今,每个村的村容村貌村情都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脑海。记得在一次走访中,我来到了万家镇万家村村民陈某某的家。陈某某是一名癌症患者,她的丈夫身体也不好,女儿当时正在读大学。由于夫妻俩长年治病,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,我见状当即拿出随身的全部积蓄,对这个家庭开展帮扶,同时发动朋友圈爱心人士捐款捐物,帮助其一家渡过难关。在此基础上,我每年都尽力帮助陈某某一家销售果园里种植的水果,并资助她的女儿完成学业。如今,陈某某一家早已脱贫,并且开始发展养猪产业,日子也是一天天好起来有盼头。今年,我还积极配合镇党委,落实乡村振兴计划,推动新建的冷库对外出租,租金将用于给困难户年底分红。同时又争取了10万资金,新建大棚4个,用于发展特色种植,让老百姓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村子越来越美,日子越过越好。这两年多来,我所在的单位丹东铁路运输检察院给予了我大力支持,多次派员参与扶贫帮困,捐款帮助了村里10多户困难户。
驻村工作平凡而繁琐,当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,必须挺身而出,临危不惧。“你们都给我等着,谁敢拆除,就不怕日后遭到报复吗?”去年5月,镇里接到绥中县紧急任务,要求在一周的时间内集中清理拆除高铁沿线违建。此项工作时间紧,任务重,镇领导班子成员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拆除小组,由于我驻村之前是一名司法警察,大家决定让我助力特邀参加。我们制定了安全预案,我和相关工作人员提前进入拆除地段进行前期摸底,从每天早上5点开始,步行来回近15公里,手拿地图一户一户走访摸排复核。由于拆除牵扯到住户自家利益,每家每户都有抵触情绪,于是我就和同事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,宣传法律政策,向违建住户发放限期拆除违建通知书,耐心细致地做好住户思想工作,几天下来,真的是磨破了嘴皮子,讲得嗓子都冒烟了,最终得到了大部分住户的配合,可就在我们即将对一住户家准备进行拆除时,这户人家喊来了一帮亲戚上前阻拦拒不让拆,并将铲车围堵起来,场面一度陷入困境,住户还歇斯底里地冲着我吼叫,并指着我的鼻子扬言要报复我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沉着冷静应对,继续释法说理,舒缓矛盾,最终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,顺利地完成全部拆除任务,保障高铁安全行驶。
驻村的两年多时间里,很多工作让我记忆犹新。疫情防控期间,从精准摸排、开展流调,再到完善流程、健全制度,两年多来,我始终冲锋在前,哪里有需要就主动顶上去,被称为“疫情防控排雷手”。
2020年1月30日是农历正月初六,我从丹东回到万家镇,当时正值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,我与同事一起每天对各个村卡点进行检查、走访,当时正赶上大雪天,手、脚冻伤了,单位同事见状给我买来了冻伤膏,带着同事的关爱,我坚持完成了疫情排查工作。为了防止境外输入,我被镇政府派到万家镇止锚湾码头,专门负责外来船只、渔民的疫情防控工作。我住在码头上一处小平房里,没有暖气,屋里特别冷,就这样,我连续多日坚守在码头,后来镇领导联系派出所,在码头增设了流动警车,我每天在码头值班,对进出码头的渔民进行测温,登记,消毒,一干就是28个昼夜,直到疫情防控趋于平稳,我又第一时间联系渔政,港监,为渔民复工复产做准备,直到看见渔民乘船又能出海了,码头恢复了往日的生机,我感到很欣慰。我驻村的万家镇是以省级旅游特色小镇为契机,以止锚湾、甘家村为重点,近年来大力发展渔家乐旅游主导产业,加强渔家乐的经营与管理。截至目前,全镇已发展 “渔家乐”500余家,旅游从业人数达4000人。
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展开,精彩的华章总是在不断奋斗中书写。现在回想来,两年多驻村帮扶的日日夜夜,并没有演绎出多少动人感人的故事,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,一名检察人,一名扶贫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。虽然在镇里经受了条件艰苦、矛盾复杂、事务繁多等诸多考验和挑战,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。因为,我不仅看到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后流露出的真情笑脸,也体会到了领导支持、群众理解、社会关心的内在温暖。在今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我只愿,带着一份责任而来,捧着一份社会和谐、群众满意的答卷而归。
来源:丹东铁路运输检察院